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 11-15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 11-15山东体育学院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学生篇...
- 11-15山东体育学院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教职工...
- 11-1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
- 11-1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
学院巡礼:构筑“多位协同”的育人体系|厚培“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
构筑“多位协同”的育人体系
厚培“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
一、学院简介:强基固本 行稳致远
体育教育学院前身体育系,是1958年建校之初设立的教学机构之一。为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要,2016年撤系设院,成立体育教育学院;2017年与竞技体育学院合并成立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学院;2022年1月学校秉承“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等发展战略,整合体育教育领域的资源而复设体育教育学院。
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行政机构,田径、体操、游泳、综合(运动能力开发)4个教研室,承担了全校《田径》《体操》《游泳》《游泳与安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设计》《教师职业道德》《班级建设与管理》等课程教学与建设工作。建有“三字一话”实验室、水中康复实验室、运动能力开发现代产业学院、青少年游泳与安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筹)4个教学科研平台。
二、办学专业:对接社会需求 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能力开发2个本科专业,设学于日照校区,现有在校生661人。
(一)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建校之初始设的唯一专业,首届毕业生于1962年毕业,1979年学校恢复办学后面向全省招生,198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制四年,授教育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6月高质量完成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的入校考查工作;2024年6月学院成功获批“体育教学能力提升”微专业。
(二)运动能力开发
学院坚持“以体为本”,强化体育特色,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2022年学院积极申报“运动能力开发”专业,并获批备案。成为全国第二家设立该专业的院校。“运动能力开发”专业旨在培养“晓理论、懂体育、会监控、善反馈”的“三师”人才。
“运动能力开发与培训师”
“运动功能评定与矫治师”
“身体形态评定与矫正师”
该专业是在继承体育学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吸纳、融合并延伸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传统体育学专业中割裂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化体育特色优势专业打造新时代学科融合的新型体育人才。
三、师资队伍: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
学院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博士后1人;运动健将8人,国家级裁判5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专家1人;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省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各1人。
体育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5人,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现有教授 8人,副教授27人,博士12人。国际级、国家级健将10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9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
运动技术课程教师运动技能卓越,大赛参赛、执裁经验丰富
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且中学教学经验丰富
“三字一话”实践技能指导教师获教育部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
四、人才培养:实践导向 技术赋能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设立立德树人评价指标,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工作导向和检验学院工作的根本标准。
(一)聚焦产出导向,构建“U-G-S-X”协同育人机制
以学校“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的发展理念为指引,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聚焦认证新要求,举证通“两线”,切实把“三个支撑、三个达成、三个机制”落实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U-G-S-X”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双师联动”的实践协同育人共同体。与日照市教育局、东港区教育与体育局等34家单位深度合作,共建体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形成实习、教研协同综合育人体系。与莒县教育与体育局共建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获批经费50万元,服务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联合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申报的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顺利获批。
(二)建立“一贯穿”“两融合”“三支撑”的体育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整合学校的优秀资源,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实践实训基地为支撑,构建了“体育技能与师范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和“立德树人与以体育人相融合”的实践创新体系,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成了“一贯穿”“两融合”“三支撑”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三)聚焦课程建设,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师德养成和教学技能培养为重点,依据我校专业优势和特点,探索建立了凸显“宽口径、强技能、重实践”特点的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与集中实践课程”构成的“四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更有效对接师范认证与体育教育用人单位需求,深化课程内涵,理顺开课顺序,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推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的有机衔接。
(四)聚焦师范技能,打造师范生系列技能大赛
体育教育学院始终坚持“夯实体育技能,突出师范教育”的培养理念,注重师范生基本素养形成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基础养成——能力进阶——拓展延伸”的素养形成和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即学生在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学习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师教育类课程,为学生打造了“三字一话”、教学PPT制作、微课与模拟上课、实践教学等系列师范生系列技能大赛,全面凸显了专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理念和培养特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五)加强“双师联动”,建立全覆盖的实践育人体系
发挥导师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指导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师范教学的真实场景和需求。校内导师绝大部分是学生运动专项任课教师,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具有中学体育教学经历;聘请中学30余名具有中教以上职称的体育教师担任实习实践教学指导。
(六)强化能力培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第二课堂体系
学院充分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系统构建了包含思想成长、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创新创业、从业技能、文体活动六大模块的第二课堂体系,致力于将第二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思想成长模块:家国为重,师德为先,党团引领,全员覆盖
社会实践模块:主题突出,多方合作,深入生活,注重实效
志愿公益模块:发挥优势,对接需求,服务奉献,打造品牌
创新创业模块:规划引领,学术创新,竞赛训练,重在意识
从业技能模块:岗位胜任,产出导向,筑基强技,全面发展
文体活动模块:内容多彩,百舸争流,鼓励个性,丰富生活
五、科学研究:教研相融 互进共长
近年来,学院任课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和横向课题4项,获横向项目经费80余万元;获得包括国家一流课程、省级优秀案例、省级教改项目在内的18项教学成果;发表教科研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获批专利3项。
(一)科研课题
(二)教学成果
(三)论文专著
(四)发明专利
六、社会服务:需求导向 求真务实
围绕社会实际需求,秉持求真务实精神,全面深化社会服务。学院依托各类资源与平台,积极履行高校社会责任,强化校地、校企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力求精准对接需求,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一)体育支教,赋能乡村振兴
面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学院平台及人才优势,积极践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2023年4月-7月,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部署要求,选派优秀学生和指导教师成立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支教团,赴山西代县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支教期间进行了“筑梦童心、强国少年”捐赠。支教团圆满完成支教活动,带队教师侯云获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个人表彰。
(二)智库服务,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智库决策咨询服务作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深度参与体育产业发展,通过深度参与决策咨询、贡献智慧良策、编制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方式,为山东体育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与人才支持。
(三)社会培训,储备行业后备人才
在校地共建的框架下,创新性地探索“校-协联合培训模式”。自2023年11月起至2024年9月,中国田径协会D级教练员培训在我院顺利举办了三个批次共计六期,累计培训人数达到153人,有效促进了学院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了师资执教水平,为完善后备田径教练员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基层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基础。连续3年,承接济南市教育局骨干教师师资培训班,有效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知识更新。
(四)技术服务,保障高水平体育赛事
圆满完成系列大型赛事的备战、执裁工作。学院主动挖掘师资队伍潜能,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学科优势,服务体育强国建设,圆满完成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国内赛事的备战执裁工作。
(五)防溺水安全教育,守护学生生命健康
加强高校担当与专业引领的创新实践。针对溺水事故高发,游泳教研室积极响应社会呼声诉求,联动政府职能部门合力破题,发挥专业特色,创新宣教模式,多角度助推国家、社会、校园防溺水安全工作提质提量,用高校担当和专业职责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分别从游泳技术数字化解析教学和防溺水安全教育数字化实施两个方面开展应用。防溺水安全教育在入选山东省社区优质课的基础上,部分数字化作品被人民网、山东卫视、齐鲁网等媒体选用并广泛传播。
(六)体质监测,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校地合作共筑青少年成长高地,积极为学生提供体质健康督促测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城市+大学”校地合作发展、融合共赢的新路径。借助依托学校建设的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秘书处等省级平台,成立体育教育学院“健康领航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志愿服务团队,承担了多次省内和外省的大、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抽查复核志愿服务工作。
七、育人成效:优秀校友涌现 社会声誉提升
(一)高质量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二级认证
2023年6月6日至9日,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对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现场考查。通过座谈访谈、听课看课、查阅材料、内部交流、集中考查、实践基地走访等方式,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了客观评判,对体育专业在贯彻专业认证理念,强化学科交叉,打造师范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24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及认证中期审核专业名单的通知》(教师厅[2024]20号),我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二级认证。
(二)全省首批获得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学能力资质
坚持以专业优势为基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学生从业技能,成功成为全省首获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学能力资质的院校之一
(三)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学院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理念,积极搭建多元化、高层次的学科竞赛平台,助推师范生职业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引擎,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勇敢挑战自我,构建全环境育人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1.在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从业技能大赛音体美赛道荣获佳绩
2.获山东省师范生“我的教师梦”主题演讲活动表彰
山东省举办的“我的教师梦”主题演讲活动中,我院学生入选全省60名优秀人员荣誉之列。
3.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4.获2023年山东省高等师范生规范写字大赛一等奖
5.获2023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
6.获第十一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创业综合模拟赛项三等奖
7.获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活动三等奖
8.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
(四)社会服务屡受表彰
体育教育学院弘扬志愿精神,拓展多元服务领域。“星火育心”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2024年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2级体育教育专业2班团支部获省共青团“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先进集体称号,两名学生荣获先进个人荣誉。
(五)升学考研屡创新高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聚焦本科生学业发展教育,把学生考研工作作为学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学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考研率和较高的名牌院校录取率,展示了学院上乘的教学质量和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果。
(六)国际交流破冰起航
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有效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校际间交换学生,共同培养学生。
(七)优秀校友不断涌现
学院立足山东,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国家战略,培育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深受社会认可的高水平师资人才,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了被社会认可的“技能卓越”特色。
八、特色优势:特色鲜明 优势独特
(一)创建“教训科医培”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主动探索地方专业体育院校助力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路径,着力建设“教训科医培”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打造全链条人才培养综合体。通过“基地大学化,大学基地化”,辅以科技支撑“智能化”、运动项目“学院化”、教育师资“国际化”、赛事运作“品牌化”、人才培养“一体化”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有效促进学院在全面育才、创新办学和服务社会等领域协同发展。
(二)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协同的育人机制
秉承“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和服务山东基础体育教育的办学使命,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协同育人的全员参与,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实现“体育技能”与“师范教育”的相互融通
坚持“夯实体育技能,突出师范教育”的培养理念,突出“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综合素质能力拓展+创新创业职业发展”三线合一新思路,构建覆盖和有效支撑专业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素质能力结构、融合“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自主发展课程”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打造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大赛、践行师德主题月等品牌活动,全面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和教学能力。
(四)实现“立德树人”与“以体育人”的相互渗透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筑牢师范职业底线。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严把“师德”底线关,充实思政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从教信念,体现立德树人宗旨的贯彻与融入。
(五)实现“体育技能”与“健康教育”的紧密结合
积极顺应中学体育教师岗位需求,严密对接《体育与健康》课程国家标准,打造“体育技能”与“健康教育”课程群,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能力。
学院将以此次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凝集全院师生的合力,锚定师范类专业三级认证的目标,将OBE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学院特色化高质量内涵式发展。